Global
EN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
持续创新、引领行业进步是我们不屈的使命。
新闻&资源
新闻&资源
时刻与您分享我们的一点一滴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音特电子集技术研发、芯片制造、封装测试、销售和服务于一体
人才发展
人才发展
一同释放潜力,塑造人类健康未来
新闻&资源
时刻与您分享我们的一点一滴
企业新闻 行业资讯 产品知识 资料下载
EMS 抗扰度在电路设计的基本问题
来源:音特电子 发布日期:2025-08-31 浏览次数:314次
分享:

经常有人问,EMC的EMS搞扰度设计,有哪些常见问题,接下来就是常用问题:

1. 在汽车电子 EMS 设计中,如何选择合适的微控制器以降低电磁辐射?不同品牌和型号的微控制器在电磁兼容性方面有哪些差异?

》》》在汽车电子 EMS 设计中,微控制器(MCU)的选择需围绕降低高速开关噪声、优化时钟辐射展开,核心策略包括

· 优先选择低 EMI 特性的 MCU:需关注内置 EMC 增强功能,降低 I/O 引脚开关速度,减少高频谐波、扩频时钟(Spread Spectrum)(将时钟能量分散到更宽频段,降低峰值辐射)、集成信号滤波器(如 I/O 口内置 RC 滤波)

· 工艺与封装优化:采用先进制程(如 28nm 及以下)的MCU开关速度更易控制,电磁辐射更低;选择屏蔽封装(如 QFP 带接地散热片)可减少内部噪声外泄

· 低功耗设计:低功耗 MCU(如睡眠模式占空比高)开关活动少,辐射自然降低不同品牌 / 型号的差异主要体现在

TI MSP430系列:主打超低功耗,时钟频率低(≤48MHz),EMI 基底低,适合对功耗敏感的传感器节点

NXP S32K系列:汽车级专用,内置EMC优化模块(如I/O口斜率控制),支持宽温(-40~125℃),辐射峰值比通用MCU低 10-15dB

ST STM32H7系列:高性能但通过扩频时钟(±2% 调制)将 100MHz 以上频段的辐射峰值降低约 8dB,适合需要高速运算的 ECU

瑞萨 RH850 系列:针对汽车动力系统,内置共模噪声抑制电路,在 1MHz-1GHz 频段的辐射抗扰度比竞品高 5-10V/m


2. 对于汽车发动机控制单元(ECU)中的 EMS,高速信号走线长度对电磁辐射有何影响?怎样规划走线长度以满足 EMC 要求?

》》》高速信号(如 CAN FD、Ethernet、LVDS,频率≥100MHz)的走线长度是电磁辐射的关键因素

· 影响机制:当走线长度接近信号波长的 1/20 时,会成为高效辐射天线(波长 λ= 光速 /(频率 × 相对介电常数√εr),如 FR4 板材中 100MHz 信号的 λ≈75cm,1/20λ≈3.75cm)。长度超过此值时,辐射强度随长度增加呈线性上升(频率越高,临界长度越短)

规划原则

1. 控制临界长度:针对具体信号频率,将走线长度限制在 λ/20 以内(如 1GHz 信号需≤3.75mm)

2. 短路径优先:高速信号走直线,避免绕线,减少过孔(过孔会增加阻抗不连续点,加剧辐射)

3. 差分对匹配:差分信号(如 Ethernet)需等长(误差≤5mm),减少差模转共模的辐射

4. 参考平面连续:高速信号下方必须有完整接地平面(回流路径短),避免跨接地平面分割(防止回流路径绕行产生辐射)

5. 隔离敏感区域:高速走线远离低频模拟电路(如传感器信号),间距≥2 倍线宽,降低耦合辐射


3. 在医疗仪器 EMS 设计里,为了减少电磁干扰对敏感检测电路的影响,模拟地和数字地应如何分开布局?有哪些布局原则和技巧?

》》》医疗仪器中,模拟地(AGND,连接传感器、放大器等)与数字地(DGND,连接 MCU、逻辑电路等)的隔离是减少干扰的核心,布局原则如下

· 物理分区隔离PCB 上划分独立的模拟区和数字区,模拟电路(如前端放大器)远离数字高频电路(如时钟、处理器),间距≥2cm

· 接地平面分割:模拟地与数字地采用铜皮分割(避免直接连通),仅在单点或多点通过特定器件连接(如 0欧电阻、磁珠、隔离变压器),防止数字噪声通过地平面流入模拟区

  1. 低频(≤1MHz)场景:单点接地(如电源入口处连接),避免地环路
  2. 高频(≥10MHz)场景:多点接地(通过多个磁珠连接),降低接地阻抗

· 走线规则:模拟信号线仅在模拟区内布线,不穿过数字地平面;数字信号线远离模拟地,避免平行走线(平行长度≤5cm,间距≥3 倍线宽)

· 电源滤波分离模拟电源(如 ±5V)和数字电源(如 3.3V)分别加独立滤波器(π 型 LC),避免电源噪声交叉耦合


4. 针对医疗超声诊断设备的 EMS,如何设计电源滤波器来抑制电源线上的传导干扰?不同类型的电源滤波器(如 LC、π 型等)在这种场景下各有什么优缺点?

》》》医疗超声设备对电源噪声敏感(影响图像信噪比),电源滤波器需同时抑制共模和差模干扰,设计要点及类型对比如下:

核心设计目标

· 抑制 150kHz-30MHz 传导干扰(符合 IEC 60601-1-2 标准)

· 限制漏电流(≤100μA,患者接触部分),故 Y 电容容量需≤4700pF(避免过大漏电流)

设计技巧

· 共模电感选用高磁导率磁芯(如纳米晶),增强 10MHz 以上共模抑制

· X 电容(跨火线 - 零线)选金属化薄膜电容(耐浪涌),容量 0.1-0.47μF

· 滤波器靠近电源入口安装,输入输出线分开布线(避免耦合)


5.  PLC 工业控制行业的 EMS 设计中,如何优化 PCB 的叠层结构以提高电磁兼容性?不同的叠层方式对信号完整性和电磁辐射有怎样的影响?

》》》PLC 设备需抗强电磁干扰(如电机、继电器噪声),叠层结构通过优化信号回流路径和屏蔽效果提升 EMC,核心设计如下

典型叠层方案(以 6 层板为例)

1. 顶层:数字信号(CPU、I/O)

2. 第二层:接地平面(GND1)

3. 第三层:电源平面(VCC,3.3V/5V)

4. 第四层:接地平面(GND2)

5. 第五层:模拟信号(传感器、ADC)

6. 底层:功率信号(继电器驱动、电机控制)

对信号完整性与辐射的影响

· 完整参考平面:信号层与相邻接地平面间距≤0.2mm,可控制特性阻抗(如 50Ω),减少信号反射(提升完整性),同时接地平面吸收辐射(降低 EMI)

· 电源 - 地平面耦合:电源与接地平面紧密相邻(间距≤0.1mm),形成低阻抗电容(抑制电源噪声),噪声降低 15-20dB

· 分层隔离:模拟信号层夹在两个接地平面之间(“屏蔽三明治”),可减少数字 / 功率信号的耦合干扰,模拟信号信噪比提升 10-15dB

优化原则

· 避免 “跨分割” 布线(信号路径不穿过接地 / 电源平面的缺口),防止回流路径绕行产生辐射

· 功率层与信号层之间用接地平面隔离,减少功率噪声耦合

· 层数选择:复杂 PLC 优先 6 层以上,简单 I/O 模块可 4 层(信号 - 地 - 电源 - 信号)


6. 汽车电子 EMS 中,时钟电路是主要的电磁干扰源之一,怎样选择合适的时钟频率和时钟芯片以降低电磁干扰?

》》》时钟电路是汽车电子的主要干扰源(高频谐波辐射强),降低 EMI 的核心是减少峰值能量控制谐波分布

时钟频率选择

· 在满足性能的前提下,优先选低频率(如用 8MHz 而非 16MHz),因辐射强度与频率平方成正比(频率降低一半,辐射降低 6dB)

· 避免选用 30MHz、100MHz 等易与汽车 AM/FM 频段(530kHz-108MHz)重叠的频率,减少干扰风险

时钟芯片选择

· 优先带扩频时钟(SSC) 的芯片(如 TI CDCE62005、NXP PCF8563),通过 ±1-3% 的频率调制,将峰值辐射降低 8-12dB

· 选择低抖动(≤50ps)芯片,减少高频谐波(抖动大则谐波能量分散差,辐射带宽增加)

· 避免使用晶体振荡器 + 分频器的组合(分频会产生额外谐波),优先集成 PLL 的时钟芯片(如 Silicon Labs Si5351)

布线辅助措施

· 时钟线短距布线(≤5cm),走内层(被接地平面屏蔽)

· 时钟线两端加终端匹配电阻(50Ω),减少反射噪声

· 时钟芯片远离 I/O 接口和传感器电路(间距≥3cm)


7. 医疗仪器的 EMS 设计中,对于需要与外部设备通信的接口(如 USB、RS - 232 等),应采取哪些措施来防止电磁干扰通过这些接口进入或传出设备?

》》》1. 信号滤波与抑制

· 接口信号线串联共模电感(如 USB 的 D+/D - 线串联 10-100MHz 共模电感,阻抗≥100Ω@100MHz)

· 并联TVS 管(如 SMBJ6.5A)和ESD 二极管(如 USB 用 LC05C),吸收静电和浪涌干扰(响应时间≤1ns)

2. 隔离设计

· 采用光耦隔离(如 RS-232 用 6N137)或隔离变压器(如 USB 用 ADuM3160),切断地环路(隔离电压≥2.5kV)

· 隔离侧与非隔离侧的电源分开(用 DC-DC 隔离模块,如 TI DCP0105),避免电源噪声耦合

3. 屏蔽与接地

· 接口线缆用双层屏蔽线(内铝箔 + 外编织网,覆盖率≥90%),屏蔽层单端接地(仪器侧接保护地)

· PCB 上接口电路区域用金属屏蔽罩(与接地平面连接),与内部电路隔离(间距≥1cm)

4. 布线优化

· 接口信号线短距走线(≤10cm),靠近连接器,避免与内部敏感电路(如放大器)平行

· 接口电路的接地单独划分(“接口地”),通过磁珠与系统地连接,减少噪声传导


8.  PLC 工业控制行业的 EMS 设计里,继电器等感性负载在通断时会产生电磁干扰,如何进行抑制?采用 RC 吸收电路或二极管续流的效果有何不同?

》》》继电器、接触器等感性负载通断时,电感储能释放会产生千伏级尖峰(di/dt 极大),抑制措施及对比如下

抑制方案

· 二极管续流:在感性负载两端反并联快恢复二极管(如 1N4007),通断时为电感电流提供回路(尖峰电压钳位至 0.7V)

· RC 吸收电路:并联 RC 串联网络(R=100-1kΩ,C=0.1-1μF),电阻消耗电感能量,电容吸收尖峰(尖峰电压降低至电源电压的 1.5 倍以内)

· 压敏电阻:并联 MOV(如 14D471K),超过阈值电压时导通吸收能量,适合高压场景(≥220V)

选择原则

· 直流感性负载(如 12V 继电器)优先用二极管(简单低成本)

· 交流负载(如 220V 接触器)或需快速断开的场景(如高频动作继电器)用 RC 吸收

· 高压大电流负载(如电机)可组合使用(二极管 + RC),兼顾抑制效果和响应速度


9. 汽车电子 EMS 的传感器信号采集电路容易受到电磁干扰,如何设计屏蔽措施来保护这些信号?屏蔽材料和结构的选择有哪些要点?

》》》汽车传感器(如氧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信号微弱(mV 级),易受电机、点火系统干扰,屏蔽设计需兼顾传导屏蔽辐射屏蔽

屏蔽措施

1. 传感器线缆屏蔽

编织网 + 铝箔复合屏蔽线(编织网覆盖率≥85%,铝箔厚度≥0.03mm),减少外部辐射耦合

屏蔽层360 度端接(连接器处用金属环压接),单端接地(ECU 侧接信号地,避免地环路)

2. 传感器外壳屏蔽

采用金属外壳(如不锈钢、铝合金),与屏蔽线屏蔽层连接,形成 “全包裹” 屏蔽

外壳与车身接地(通过螺栓连接),阻抗≤1Ω,快速泄放干扰电流

3. PCB 级屏蔽

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如放大器、滤波器)用金属屏蔽罩(铜或洋白铜),罩体与 PCB 接地平面多点连接(间距≤2cm)

信号走线走内层,被接地平面包裹(“微带线屏蔽”),减少辐射耦合

材料选择要点

· 低频(≤1MHz)干扰:优先高导电材料(铜、铝),依赖反射屏蔽

· 高频(≥100MHz)干扰:优先高磁导率材料(坡莫合金、铁氧体),依赖吸收屏蔽

· 恶劣环境(发动机舱)选耐腐蚀材料(镀镍铜、不锈钢),避免镀层氧化导致屏蔽失效


10. 医疗仪器 EMS 中,为了满足 EMC 要求,显示屏的驱动电路应如何设计?如何减少显示屏产生的电磁辐射对其他电路的影响?

》》》显示屏(LCD、OLED)的驱动电路(如行 / 列驱动芯片、背光逆变器)是强辐射源(高频开关噪声),设计需减少辐射并隔离干扰

驱动电路优化

· 选择低 EMI 驱动芯片:如 TI TPS61165(背光驱动)带频率抖动功能(±5%),将 1MHz 频段辐射峰值降低 10dB

· 降低开关频率:在显示效果允许的前提下,将驱动时钟从 100MHz 降至 60MHz(辐射强度降低约 4dB)

· 控制信号斜率:通过外部电阻调整驱动信号的上升 / 下降时间(≥5ns),减少高频谐波(100MHz 以上谐波降低 15dB)

减少辐射的结构设计

· 屏蔽罩覆盖:驱动电路和屏线接口用导电泡棉密封的金属罩(与接地平面连接),屏蔽效率≥40dB(100MHz)

· 背光电路滤波:逆变器输入端加 π 型滤波器(L=10μH,C=0.1μF),输出端串联铁氧体磁珠(阻抗≥200Ω@100MHz)

· 屏线屏蔽:显示屏线缆用双绞 + 屏蔽(每对信号线双绞,整体包裹铝箔),屏蔽层单端接设备保护地

隔离措施

· 驱动电路与主电路的接地通过0 欧电阻或磁珠单点连接,避免噪声传导

· 驱动电路的电源单独供电(用线性稳压器 LDO,如 ADI ADP125),减少与主电源的噪声耦合

PCB 上驱动电路区域与敏感电路(如心电放大器)间距≥5cm,避免近场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