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EN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
持续创新、引领行业进步是我们不屈的使命。
新闻&资源
新闻&资源
时刻与您分享我们的一点一滴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音特电子集技术研发、芯片制造、封装测试、销售和服务于一体
人才发展
人才发展
一同释放潜力,塑造人类健康未来
新闻&资源
时刻与您分享我们的一点一滴
企业新闻 行业资讯 产品知识 资料下载
ESD保护二极管的 “动态电阻(Rd)” 如何定义?
来源:音特电子 发布日期:2025-11-21 浏览次数:332次
分享:

动态电阻(Rd)是ESD管击穿后,反向电流(IR)变化量与反向电压(VR)变化量的比值

Rd=ΔVR/ΔIR

反映了二极管导通后对电压的钳位能力 ——Rd 越小,电压随电流变化的幅度越小,钳位越稳定

一、动态电阻 (Rd) 的基本概念

动态电阻 (Rd) 是 ESD 二极管在反向击穿状态下,VBR (反向击穿电压) 与 VC (钳位电压) 之间 I-V 曲线的斜率,即 Rd = ΔV/ΔI它表示 ESD 二极管导通后对电流变化的阻力;   直接决定钳位电压:Vc = Vbr + Ipp × Rd

           Rd 越低,钳位效果越好,保护性能越强

           优质 ESD 二极管 Rd < 0.5Ω,高性能产品可达 0.1-0.2Ω

            Rd 每降低 0.7Ω(从 1Ω→0.3Ω),同等冲击下 Vc 可降低 40%


二、动态电阻与流片工艺的相关性

2.1 衬底与外延层参数影响

参数 影响机制 优化方向
衬底电阻率 直接影响体电阻,低电阻率可降低 Rd 选择适当低阻衬底,平衡击穿电压和 Rd
外延层厚度 / 电阻率 决定漂移区电阻,厚度减小、电阻率降低可减小 Rd 采用薄外延层 + 高掺杂,优化击穿特性
掺杂浓度 影响 PN 结特性,高掺杂可降低导通电阻 精确控制结深和掺杂浓度,优化击穿与 Rd 平衡

2.2 音特电公司研发人员发现流片工艺技术对Rd的影响

        隔离工艺:深槽隔离 (DSI) 技术可减小寄生电容,同时降低 Rd

       注入工艺:ESD 专用注入 (ESD IMP) 降低击穿电压,使 BJT 在低电压下开启,减小 Rd;精确控制 P + 和 N + 注入剂量和深度,优化结特性

2.3 硅化物工艺

          Salicide 形成低阻薄膜,减小接触电阻,降低 Rd

          Salicide 在 ESD 大电流下可能局部烧毁,需特殊设计

2.4 先进工艺节点影响

          FinFET 等新结构带来新挑战,需重新优化 ESD 二极管设计

          4nm 等先进工艺中,FEOL 和 BEOL 协同优化可显著降低 Rd


三、动态电阻与电路版图设计的相关性

3.1 器件结构设计

3.1.1 多叉指结构 (Finger Layout)
          关键设计,显著增加有效周长,降低电流密度

          叉指数量和宽度需平衡,过宽导致电流集中,过窄增加接触电阻

3.1.2 几何形状优化

          方形版图比传统叉指和八角形电流处理能力提高 30% 和 25%

          环形结构提供均匀电流分布,降低局部热点风险

3.2 金属互联与接触设计

3.2.1金属线宽与密度

          足够宽的金属线 (≥30μm) 减小寄生电阻

          多层金属并联可大幅降低等效电阻

3.2.2 接触孔设计

          高密度接触孔 (≥4 个/叉指) 减小接触电阻

          环绕式接触结构提供均匀电流路径

3.3 布局策略

3.3.1 对称性设计:确保电流均匀分布,避免局部过热
3.3.2 寄生参数控制

          减小 ESD 路径上的寄生电感 (关键高频响应)

          优化 ESD 二极管到 I/O pad 和地的连接,路径最短化

3.3.3 热设计考量

          足够散热面积,防止ESD事件中局部温度过高

          与敏感电路保持安全距离,避免热串扰


四、协同优化策略

优化层面 关键措施 预期效果
工艺 + 版图协同 采用固有 ESD 性能好的工艺,同时优化版图布局 Rd 降低 50% 以上,面积减少 30%
器件级优化 优化掺杂分布 + 多叉指 + 环绕接触 Rd 从 1Ω 降至 0.3-0.5Ω
系统级整合 ESD 防护与 I/O 设计一体化,利用寄生保护 减少 50% ESD 专用面积,Rd 降低 20%

五、总结

ESD 二极管的动态电阻 Rd 是工艺与版图共同作用的结果

工艺决定本征特性:衬底/外延参数、掺杂分布和特殊工艺 (如 Salicide、深槽隔离) 直接影响Rd的理论下限

版图优化实际表现:通过结构设计、互联优化和布局策略,使实际 Rd 接近理论值,同时提高可靠性

 


类人机器BMS静电保护、类人机器人传感器模块静电保护、类人机器人位置传感器静电保护、类人机器人电机驱动器静电保护、类人机器人系统控制器静电保护、割草机器人静电保护、扫地机器人静电保护、机器人 CPU 和计算板静电保护、机器人 I/O 模块静电保护、机器人传感器模块静电保护、机器人伺服驱动器静电保护、机器人位置传感器静电保护、机器人位置反馈聚合器静电保护、机器人安全模块静电保护、机器人示教盒 (HMI)静电保护、机器人通信模块静电保护、移动机器人 BMS静电保护、移动机器人 CPU 和计算模块静电保护、移动机器人传感器静电保护、移动机器人安全模块静电保护、移动机器人电机控制静电保护、移动机器人通信模块静电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