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国内及国际行业标准
1.1 工业互联网边缘计算 边缘网关管理接口要求》(YD/T 6119 - 2024)自2025年4月1日实施,它规定了工业互联网边缘网关的北向接口技术要求,包括网元管理接口和虚拟化资源管理接口要求,适用于边缘网关节点与边缘云的交互和通信,为二者之间的顺畅沟通奠定了基础
1.2 《工业互联网边缘计算 边缘节点模型与要求 边缘控制器》规范了边缘计算节点中的边缘控制器的模型与要求,确保边缘控制器在整个系统中稳定运行,准确执行控制任务
1.3 《工业互联网边缘计算 边缘节点模型与要求 边缘云》对边缘计算节点中的边缘云的模型与要求进行了规范,使得边缘云能够高效地存储和处理数据,为边缘计算提供强大的支撑
1.4 《工业互联网边缘计算 边缘网关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规定了工业互联网边缘网关的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等内容,为边缘网关的研发、生产和检测提供了明确的标准
1.5 《T/JSPAA 006 - 2024工业互联网边缘计算网关技术要求》作为中国团体标准,规定了工业互联网边缘计算网关参考架构,以及硬件功能、软件基本功能等方面的要求,从多个维度保障了边缘计算网关的质量和性能
国内与国际标准对比
1.6 在国际上电磁兼容性测试标准主要有IEC标准、ISO标准、EN标准、FCC标准、CISPR标准、MIL - STD标准等。其中IEC标准是关于电磁兼容性的国际标准,为全球电磁兼容测试提供了通用的准则
1.7 不同地区的标准在具体要求和侧重点上存在差异,例如EN标准是欧洲标准,对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要求较为严格,在辐射放射测试、传导抗扰测试等方面都有详细的限值规定;而FCC标准是美国标准,更注重设备对美国本土电磁环境的适应性
1.8 了解国际标准差异,有助于边缘计算网关在全球市场的推广和应用,满足不同地区客户的需求,确保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二 EMC电磁兼容标准解读
2.1 传导放射测试(CE)传导放射测试主要测试设备通过电源线或信号线等传导途径向外部发射的电磁干扰信号。限值根据不同频率范围有具体规定,如EN55011等标准中有详细要求。在低频段,限值相对宽松,但随着频率升高,限值逐渐严格,以确保设备不会对周围的电子设备产生过大的干扰
2.2 辐射放射测试(RE)辐射放射测试检测设备向周围空间辐射的电磁干扰信号强度。不同频段有相应的辐射限值标准,如EN55011对不同产品在不同距离下的辐射发射有明确限制。对于靠近人体使用的设备,其辐射限值要求更为严格,以保障人体健康
三 内部核心模块
处理器模块 是边缘计算网关的核心模块之一,它完成数据处理、协议解析、边缘计算等核心任务。CPU、GPU、ARM处理器,具有强大的计算能力,能够快速处理大量的数据,满足边缘计算对实时性和高效性的要求,为整个网关的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持
存储模块 包括内存和外存,用于暂存和长期存储数据、程序等。如DDR3内存能够快速读写数据,为处理器提供高效的数据支持,保证系统的运行速度;eMMC闪存则适合长期存储数据和程序,即使在断电情况下,数据也不会丢失,确保了网关运行的稳定性和数据的安全性
通信模块实现与外部设备或网络的连接,它包含有线以太网模块、4G/5G通信模块、Wi - Fi模块、蓝牙模块等。有线以太网模块提供稳定高速的网络连接,适用于对数据传输速度和稳定性要求较高的场景;4G/5G通信模块则使网关能够实现远程无线通信,方便在移动场景或偏远地区使用;Wi - Fi模块和蓝牙模块则用于短距离无线通信,便于连接周边的智能设备,实现数据的交互和共享
电源管理模块负责将输入电源转换为各模块所需的稳定电压,并进行电源分配和管理。有的还具备电源反接保护等功能,确保在电源接入错误时,不会对网关设备造成损坏,保障了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传感器接口模块用于连接各类传感器,实现数据采集。如GPIO、ADC、IIC、UART、PWM、SPI等接口,每种接口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适用场景。GPIO接口可用于连接简单的数字传感器,实现基本的信号输入输出;ADC接口则用于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便于处理器处理,适用于连接温度、压力等模拟传感器
安全模块保障设备和数据的安全,它包括加密芯片、安全认证模块等。加密芯片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防止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被窃取或篡改;安全认证模块则对访问设备的用户进行身份认证,确保只有授权用户才能访问设备和数据,保护了设备和数据的安全性
四 I/O接口类型及应用
五 供电电压
常见的供电电压有DC 12V、DC 24V、DC 48V等。通常采用DC12V电源适配器供电,这种电压适用于一些小型设备或对功耗要求较低的场景;宽范围支持DC输入电压12/24/48 VDC(9.6 ~ 60 VDC)且有两路冗余电源输入,宽电压范围和冗余电源设计使其能适应更复杂的工作环境,保障设备在不同供电条件下的稳定运行,即使一路电源出现故障,另一路电源仍可保证设备正常工作
六 EMC参考电路
芯片交换器:核心部件,负责数据包的转发与处理,支持多种网络协议和数据通信方式,决定网络的数据吞吐能力和效率
处理器(CPU):运算和控制核心,承担路由表查找、数据包转发等计算任务,多核处理器可同时处理多任务,提高数据处理速度和效率
端口:常见有 RJ45 端口、光口、SFP 端口、SFP + 端口、QSFP + 端口、USB 端口、Console 端口等,用于连接不同设备,实现数据交换
背板:提供业务接口和数据转发联系的通道,背板带宽是评估交换机性能的重要指标。
内存(RAM):为 CPU 运算提供动态存储空间,存储正在运行的程序和当前数据,具有缓存功能,可提高整体性能
闪存(Flash):用于永久性保存配置文件、系统软件和其他重要数据,确保交换机断电后数据不丢失
管理与监控模块:用于远程管理和监控交换机的运行状态,可进行配置管理、性能监测、故障诊断等操作,确保交换机稳定运行
附加功能模块:如支持 VLAN(虚拟局域网)、QoS(服务质量)等功能,可根据具体需求为交换机增加相应的额外功能,提升其性能和功能多样性
问题表现:工业交换机产生的高频干扰信号通过电源线传导,对同一电源网络中的其他设备造成干扰,使其工作异常
解决方法:在电源输入端安装电源滤波器,抑制高频干扰信号;采用隔离变压器,将交换机电源与其他设备电源隔离;合理布线,避免电源线与信号线平行敷设
问题表现:交换机内部的电子元件和电路在工作时会产生电磁辐射,干扰周围的电子设备,影响其正常工作
解决方法:将交换机安装在金属屏蔽柜内,并确保屏蔽柜良好接地;对信号线缆采用屏蔽线,并将屏蔽层两端接地;合理布置设备位置,增大与其他敏感设备的距离
问题表现:接地不良会导致交换机电位不稳定,产生接地环路电流,引入干扰信号,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解决方法:确保交换机有独立、可靠的接地系统,接地电阻符合要求;采用单点接地或多点接地方式,根据实际情况优化接地布局;避免不同类型的接地相互干扰
问题表现:干扰信号通过交换机的输入输出信号线传导,导致信号失真、数据传输错误,影响网络通信质量
解决方法:对信号线进行合理布线,与电源线保持一定距离,避免平行走线;在信号线上安装共模电感、磁珠等滤波元件,抑制共模和差模干扰;对信号接口进行隔离和滤波处理
问题表现:静电可能通过交换机的输入输出接口、外壳等部位放电,损坏内部电子元件,导致交换机故障
解决方法:在输入输出接口电路中增加静电保护元件,如静电放电二极管等;对交换机的外壳进行防静电处理,采用防静电材料;操作人员在接触设备时,应佩戴防静电手环等防护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