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EN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
持续创新、引领行业进步是我们不屈的使命。
新闻&资源
新闻&资源
时刻与您分享我们的一点一滴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音特电子集技术研发、芯片制造、封装测试、销售和服务于一体
人才发展
人才发展
一同释放潜力,塑造人类健康未来
新闻&资源
时刻与您分享我们的一点一滴
企业新闻 行业资讯 产品知识 资料下载
ESD保护二极管的PN结结构如何影响其泄放能力?
来源:音特电子 发布日期:2025-10-24 浏览次数:308次
分享:

ESD保护二极管的PN 结结构(如平面型、沟槽型)如何影响其ESD泄放能力?

1.平面型 PN 结:

PN结位于芯片表面,结面积易做大,可承受更大的ESD脉冲电流(如:HBM 15kV),但寄生电容较大(因结面积大),且表面易受污染物影响导致击穿电压不稳定,适用于低频、大电流防护场景(如:电源VBUS)

1.1 平面型 PN 结是一种通过平面工艺(如光刻、扩散或离子注入)在半导体晶片表面形成的 PN 结结构

     其核心特点是整个PN 结平面化地分布在硅片表面,并通过二氧化硅(SiO₂)氧化层实现保护和隔离,这与早期的点接触型或台面型 PN 结形成鲜明对比

1.1.1 结构特点与制造工艺 : 平面工艺的核心步骤

平面型PN结的制造基于光刻 - 扩散技术:
    • 氧化层生长:在 N 型硅衬底表面热生长一层二氧化硅(SiO₂),作为后续工艺的掩蔽层
    • 光刻定义区域:通过光刻技术在氧化层上刻蚀出窗口,暴露出需要掺杂的区域。例如,若要形成 P 型区,需在窗口处注入或扩散硼(B)等受主杂质
    • 选择性掺杂:杂质通过扩散或离子注入进入暴露的硅表面,在硅片内部形成 P 型区,与原始 N 型衬底交界处即形成 PN 结
    • 金属电极制备:最后通过光刻和蒸镀工艺在 P 区和 N 区表面分别沉积金属(如铝)电极,实现外部电气连接
氧化层的关键作用
    • 杂质掩蔽:未被光刻窗口暴露的氧化层可阻挡杂质扩散,确保 PN 结仅在目标区域形成
    • 表面钝化:氧化层覆盖 PN 结表面,减少表面缺陷和漏电流,显著提升器件稳定性和可靠性
    • 绝缘隔离:氧化层作为天然绝缘体,可在集成电路中隔离相邻器件,避免短路

1.1.2  其他 PN 结结构的对比

  • 台面型 PN 结
    • 结构:通过蚀刻形成 “台阶状” 结构,PN 结暴露于侧面,需额外钝化层保护
    • 优势:电场分布更均匀,耐压能力强(可达数千伏),适用于高压器件(如功率二极管)
    • 劣势:工艺复杂、成本高,且因侧面暴露导致漏电流较大
  • 点接触型 PN 结
    • 结构:通过金属丝与半导体表面点接触形成,PN 结面积极小(如微米级)
    • 优势:结电容小(<1pF),适合高频检波或小信号处理
    • 劣势:无法承受大电流,稳定性较差

1.1.3 性能特点与应用场景

  • 性能优势
    • 高电流承载能力:平面型 PN 结的接触面积大(可达平方毫米级),可通过数安培至数十安培的电流,例如快速二极管和功率整流器。
    • 低漏电流与高稳定性:氧化层的钝化作用显著降低表面漏电流,长期工作可靠性高。
    • 适合大规模集成:平面工艺与集成电路制造兼容,可在同一硅片上密集排列大量 PN 结(如芯片中的二极管阵列)。
  • 典型应用
    • 整流电路:如 AC-DC 电源中的桥式整流器,利用平面型二极管的大电流能力。
    • 开关器件:在数字电路中作为高速开关,响应速度可达纳秒级。
    • 传感器与光电器件:如平面型光电二极管,通过大面积 PN 结提高光吸收效率


2.沟槽型 PN 结:

通过深沟槽隔离技术将PN结垂直分布于芯片内部,结边缘电场更均匀,击穿电压一致性更好,且结面积可精准控制,寄生电容比平面型低30%-50%(如:<0.5pF),但结面积受沟槽深度限制,电流泄放能力略弱于平面型,适用于高频信号通路(如HDMI 2.1、DisplayPort)

2.1  结构特点与制造工艺

 
2.1.1 平面工艺的核心步骤
  平面型 PN 结的制造基于光刻-扩散技术:
    • 氧化层生长:在N型硅衬底表面热生长一层二氧化硅(SiO₂),作为后续工艺的掩蔽层
    • 光刻定义区域:通过光刻技术在氧化层上刻蚀出窗口,暴露出需要掺杂的区域。例如,若要形成P型区,需在窗口处注入或扩散硼(B)等受主杂质
    • 选择性掺杂:杂质通过扩散或离子注入进入暴露的硅表面,在硅片内部形成P型区,与原始N型衬底交界处即形成PN结
  • 金属电极制备:最后通过光刻和蒸镀工艺在P区和N区表面分别沉积金属(如铝)电极,实现外部电气连接
 
2.1.2 氧化层的关键作用
      • 杂质掩蔽:未被光刻窗口暴露的氧化层可阻挡杂质扩散,确保PN结仅在目标区域形成
      • 表面钝化:氧化层覆盖PN结表面,减少表面缺陷和漏电流,显著提升器件稳定性和可靠性
      • 绝缘隔离:氧化层作为天然绝缘体,可在集成电路中隔离相邻器件,避免短路

2.2 与其他PN结结构的对比

2.2.1  台面型PN结
    • 结构:通过蚀刻形成 “台阶状” 结构,PN结暴露于侧面,需额外钝化层保护
    • 优势:电场分布更均匀,耐压能力强(可达数千伏),适用于高压器件(如功率二极管)
    • 劣势:工艺复杂、成本高,且因侧面暴露导致漏电流较大
2.2.2  点接触型PN结
    • 结构:通过金属丝与半导体表面点接触形成,PN 结面积极小(如微米级)
    • 优势:结电容小(<1pF),适合高频检波或小信号处理
    • 劣势:无法承受大电流,稳定性较差

3.1 性能特点与应用场景

 3.1.1 性能优势
    • 高电流承载能力:平面型 PN 结的接触面积大(可达平方毫米级),可通过数安培至数十安培的电流,例如快速二极管和功率整流器
    • 低漏电流与高稳定性:氧化层的钝化作用显著降低表面漏电流,长期工作可靠性高
    • 适合大规模集成:平面工艺与集成电路制造兼容,可在同一硅片上密集排列大量PN结(如芯片中的二极管阵列)

ESD 参数:https://www.yint.com.cn/products/emsproduct/esd/index.html

ESD保护二极管的雪崩击穿与齐纳击穿在物理机制上差异?

热门新闻
ESD保护二极管的雪崩击穿与齐纳击穿在物理机制上差异?
2025-10-14
首先简单理解的雪崩与齐纳击穿之间差异: 雪崩击穿:高反向电压使耗尽区中载流子获得足够能量,与晶格原子碰撞产生新的电子 - 空穴对(雪崩倍增),导致反向电流骤增;击穿电压随温度升高而升高(正温度系数),适用于高电压、大电流场景(如电源端防护) 齐纳击穿:低反向电压使耗尽区中强电场直接将束缚电子拉出共价键(场致发射),反向电流骤增;击穿电压随温度升高而降低(负温度系数)  
ESD静电保护二极管与普通整流二极管有何本质区别
2025-10-12
一、芯片流片掺杂工艺:从 “材料结构” 决定器件特性差异   芯片掺杂工艺是二者最核心的底层差异,直接决定了器件的击穿特性、芯片掺杂工艺是二者最核心的底层差异,直接决定了器件的击穿特性、响应速度、导通能力等关键参数,本质是通过调整掺杂元素(如 P 型硼、N 型磷)的浓度、分布区域、结深 对比维度 ESD 静电保护二极管 普通整流二极管(以
用频谱仪如何定位汽车电子EMC出现电磁干扰问题?
2025-09-27
汽车电程师都知道,在汽车电子EMS中定位电磁干扰源时,频谱分析仪起到核心作用,它是用来捕获干扰的频率特征并结合空间分布定位源头,具体方法和参数设置如下: 第一步:定位步骤    初步扫频:先用频谱分析仪对整车或目标系统(如车载雷达、ECU)进行全频段扫描(通常 10kHz~6GHz,覆盖汽车电子常见干扰频段),记录干扰信号的中心频率、带宽及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