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EN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
持续创新、引领行业进步是我们不屈的使命。
新闻&资源
新闻&资源
时刻与您分享我们的一点一滴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音特电子集技术研发、芯片制造、封装测试、销售和服务于一体
人才发展
人才发展
一同释放潜力,塑造人类健康未来
新闻&资源
时刻与您分享我们的一点一滴
企业新闻 行业资讯 产品知识 资料下载
EMI电感性能测试与验证要求分享
来源:音特电子 发布日期:2025-08-20 浏览次数:332次
分享:

1. 共模电感的插入损耗测试应采用什么夹具?为何?

答:

共模电感的插入损耗测试通常采用50Ω标准同轴夹具(如 BNC 或 SMA 接口夹具),部分场景会配合LINE IMPEDANCE STABILIZATION NETWORK(LISN)使用原因:依据EMC测试标准(如 CISPR 16、IEC 61000-4-6),测试系统的特征阻抗需统一为50Ω,以避免阻抗不匹配导致的信号反射,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标准夹具可模拟实际电路中的阻抗环境,减少夹具本身引入的额外损耗或干扰,真实反映共模电感对不同频率信号的衰减能力

2. 如何用网络分析仪准确测量共模电感的阻抗频率特性?

答:

夹具选择与校准:使用四端对(4-terminal pair)阻抗测试夹具(消除接触电阻影响),并进行全频段校准(开路、短路、负载校准),确保测试系统本身的误差被消除

测试连接:将共模电感的两个绕组分别接入测试端口,区分共模和差模测试模式(共模测试时两绕组同向串联,差模测试时反向串联)

参数设置:设置网络分析仪的扫频范围(覆盖电感实际工作频率,如 10kHz~1GHz),测量参数选择 “Z(阻抗)” 和 “θ(相位)”

数据处理:记录不同频率下的共模阻抗(Zcm)和差模阻抗(Zdm),绘制阻抗 - 频率曲线,重点关注谐振点、阻抗峰值等关键参数

3. 共模电感的温度冲击测试条件(高低温切换速率)是什么?

答:温度冲击测试通常遵循JEDECJESD22-A104IEC60068-2-14标准,高低温切换速率要求**≥15℃/min**(快速温变)其他核心条件包括:

高低温极值:常见范围为 - 40℃~125℃(根据应用场景可扩展,如军工级为 - 55℃~150℃)

停留时间:在高低温极值点的停留时间需确保产品温度稳定(通常≥30 分钟)循环次数:一般为 100~1000 次(根据可靠性等级要求)

4. 盐雾测试中,共模电感的镀层腐蚀等级允许范围是多少?

答:

盐雾测试依据ISO9227或ASTM B117,镀层腐蚀等级允许范围如对于表面镀层(如锡、镍),通常要求腐蚀面积占比≤5%按 ASTM D610 锈蚀等级标准,需达到8 级及以上(8级:轻微锈蚀,腐蚀面积≤5%;9级:几乎无锈蚀)特殊场景(如户外、海洋环境)要求更严格,需达到9级,且不允许镀层起泡、脱落或基体金属腐蚀

5. 共模电感的振动测试后,参数变化的合格标准是什么?

答:

振动测试后(依据 IEC 60068-2-6),合格标准包括:

·机械性能:无绕组松动、磁芯破裂、引脚断裂、焊点脱落等物理损坏

· 电气参数:电感值变化率≤±10%(共模、差模电感均需满足)直流电阻(DCR)变化≤±5%绝缘电阻≥初始值的 50%(且≥100MΩ);Q 值(品质因数)变化≤20%​

6. 如何通过传导发射测试验证共模电感的实际滤波效果?

答:步骤如下:

· 测试环境:在屏蔽暗室中搭建测试系统,使用 LISN(线路阻抗稳定网络)模拟电网阻抗(50Ω),并连接频谱分析仪

· 对比测试,先测量 “无共模电感” 时设备的传导发射电平(频率范围:150kHz~30MHz);

· 接入共模电感后,再次测量传导发射电平

效果判定:计算两次测量的差值(插入损耗),若接入后发射电平降低≥20dB且符合对应标准(如 CISPR 22、FCC Part 15)的限值,则说明滤波有效

7. 共模电感的磁芯磁导率衰减测试的老化条件是什么?

答:磁导率衰减测试的老化条件依据磁芯材料(如铁氧体)和应用场景,常见条件

高温老化:在 125℃±2℃环境中放置 1000 小时(民用级)或 2000 小时(工业级)

· 湿热老化:在 85℃±2℃、相对湿度 85%±5% 环境中放置 1000 小时(针对高湿度场景)

· 判定标准:老化后磁导率衰减率≤20%,且电感值变化符合设计要求

8. 大电流共模电感的温升测试应采用什么方法?

答:

采用直接通电法,具体步骤:

1. 环境准备:在恒温箱中设置环境温度(通常 25℃±2℃),确保无强制对流

2. 电流施加:通过直流电源向共模电感施加额定电流(或 1.25 倍额定电流),持续通电至热稳定(温度变化≤2℃/ 小时)

3. 温度测量:用热电偶粘贴在电感表面(磁芯或绕组热点),记录稳定后的温度与环境温差(温升)

4. 判定标准:温升需≤产品规定限值(如≤40K,参考 IEC 60214)

9. 共模电感的耐焊接热测试的具体步骤是什么?

答:

依据IEC 60068-2-20,步骤如下:

1. 预处理:将电感在 25℃±5℃、相对湿度 50%±5% 环境中放置 24 小时

2. 焊接测试:将引脚浸入熔融焊锡(温度 260℃±5℃),浸入深度为引脚长度的 2/3,停留时间 10 秒 ±1 秒

3. 冷却:取出后在室温下自然冷却 30 分钟

4. 检查:机械:无引脚松动、镀层脱落、磁芯开裂、电气:测量电感值、绝缘电阻,变化量需在规定范围内(如电感值 ±5%)

10. 共模电感的绝缘耐压测试中,施加电压的持续时间是多少?

答:

依据IEC 60664或产品规范,施加电压的持续时间通常为1 分钟(60 秒)

· 特殊场景(如生产线快速测试)可缩短至1 秒,但需将测试电压提高至 1.5 倍额定值(如原 2500VAC 改为 3750VAC)

· 电压类型:交流(50/60Hz)或直流(按 1.414 倍交流有效值换算),具体根据绝缘等级(如初级对次级、初级对壳)确定

了解产品参数:功率电感的具体细分品类-音特电子

热门新闻
EMI共模电感使用与匹配10个技巧
2025-08-18
​问1. 如何通过共模电感与Y电容的组合优化10MHz以上的干扰抑制? 答:共模电感在低频至中高频(如 1MHz 以下)通过高共模阻抗抑制干扰,但高频(10MHz 以上)会因寄生电容(绕组间、绕组与磁芯间)导致阻抗下降,抑制效果减弱。Y电容(通常为陶瓷电容,如MLCC)具有低等效串联电阻(ESR)和寄生电感(ESL),可在高频段提供低阻抗通路,将共模干扰分流至地优化方式: 容值选择:
安装与布局细节​之EMI电感事项
2025-08-15
1. 共模电感与 X 电容之间的最佳距离是多少?为何?​ 答: 共模电感与 X 电容之间的最佳距离通常建议控制在3-5cm以内,原因在于共模电感主要抑制共模干扰,X 电容主要滤除差模干扰,二者需协同构成 EMI 滤波器 若距离过远,引线间的寄生电感会增大,导致高频段(如 100MHz 以上)滤波网络的阻抗匹配被破坏,干扰信号可能通过寄生参数 “绕开” 滤波器
电感EMI的应用场景知识要点分享
2025-08-14
1. 5G 基站电源中共模电感需要满足哪些特殊参数要求?​ 答: 高频响应与低寄生电容:需在 100MHz 以上频段保持高阻抗(如 1000Ω 以上),寄生电容需<10pF 以避免高频信号泄漏 高饱和电流:满足基站电源大电流需求(如 10A 以上),磁芯材料优选纳米晶或铁硅铝以平衡饱和特性与高频损耗、 宽温度范围:工作温度需覆盖 - 40℃~+85℃,部分户外基站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