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obal
EN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
持续创新、引领行业进步是我们不屈的使命。
新闻&资源
新闻&资源
时刻与您分享我们的一点一滴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音特电子集技术研发、芯片制造、封装测试、销售和服务于一体
人才发展
人才发展
一同释放潜力,塑造人类健康未来
新闻&资源
时刻与您分享我们的一点一滴
企业新闻 行业资讯 产品知识 资料下载
防雷器SPD产品上的8/20波形与10/350波形的含义
来源:音特电子 发布日期:2024-01-25 浏览次数:3520次
分享:

浪涌保护器(SPD)是用于保护电子设备免受电源浪涌或瞬态电压影响的重要装置,我们在选购SPD相关产品时,会发现在其防雷能力放电电流KA后面还有一个重要参数——8/20us10/350us,这两个参数究竟表示什么意思呢?下面一起来一探究竟。

 

1.雷电波形

8/20us10/350us均表示冲击脉冲电流时间变化的数据,其中8/20us是典型雷电击穿大地(避雷针或临近接闪物)引起的电磁脉冲感应过电压,这个感应过电压击穿、烧毁设备时的电流曲线,我们一般称为感应雷波形;10/350us10(微秒)表示冲击脉冲到达百分之九十电流峰值的时间,而350表示从电流峰值到半峰值的时间。

 

2.直击雷波形和感应雷波形的区别

标准与规定的差异性:IEC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IEC1024《建筑设计防雷规范》、IEC1312《雷电电磁脉冲防护》均执行10/350uS8/20uS雷电波形。国家标准GB11032-2000《交流避雷器》、GB3482-3483-83《电子设备雷击实验、导则》均执行8/20uS雷电波形。 

 

根据理论计算,同等雷击电流作用下,10/350uS8/20uS雷电焦耳能量之比为17.5:1(比如:一个8/20uS雷电流10KA其雷电焦耳为1000J,那么,一个10/350uS雷电流10KA其雷电焦耳近似为17500J)10/350uS8/20uS雷电焦耳能量是有本质上的区别。

 

在防雷设计中,10/350us波形的浪涌保护器产品为一级浪涌保护器,也称为T1类测试防雷产品,用冲击电流limp表示,防雷标准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中有要求—级防雷需要采用10/350us波形测试≥12.5kA的浪涌保护器;8/20us波形测试的浪涌保护器为二三四级浪涌保护器,也叫T2类测试防雷产品,用标称放电电流In和最大放电电流/max表示,一般常用规格是40kA/80kA/100kA等等。

3.电源浪涌保护器的选购方法

在不同供电系统下,浪涌保护器(SPD)的选型应遵循以下原则:

根据供电系统的类型和接地方式,选择合适的保护模式和接线方式。例如,在TN-S系统中,可以选择4P3P+N型的浪涌保护器(SPD),并采用全保护模式;在IT系统中,可以选择3P型的浪涌保护器(SPD),并采用共模模式。

 

根据被保护设备的耐受电压和供电电压,选择合适的最大连续工作电压UC和电压保护水平UP。最大连续工作电压UC是指浪涌保护器(SPD)可以持续加在其上而不会造成特性变化和激活的最大电压。电压保护水平UP是指在标称放电电流作用时测量到的浪涌保护器(SPD)两端的最大电压。为了使被保护设备不受过电压的危害,应使被保护设备的耐受电压大于浪涌保护器(SPD)的电压保护水平UP

 

根据供电系统中可能出现的雷击强度和过电压干扰频率,选择合适的标称放电电流In或冲击电流Iimp。标称放电电流In是指浪涌保护器(SPD)可以通过28/20μs波形的峰值电流而不受损坏。冲击电流Iimp是指浪涌保护器(SPD)可以通过110/350μs波形的峰值电流而不受损坏。一般来说,雷击强度越高,过电压干扰频率越高,就应选择放电能力越大的浪涌保护器(SPD)。

 

热门新闻
电感选型:基本原则
2025-03-24
01 电感基础知识与重要性 电感是能够把电能转化为磁能而存储起来的元件,结构类似于变压器,但只有一个绕组。它具有一定的电感,特性是通直流,阻碍交流当电流流过导体时,会产生电磁场,电感就是衡量线圈产生电磁感应能力的物理量;给一个线圈通入电流,线圈周围就会产生磁场,有磁通量通过,通入的电流越大,磁场越强,磁通量越大,通过线圈的磁通量和通入的电流成正比,它们的比值叫做自感系数,也就是电感 电感的作用
CAN总线共模电感51μH vs 100μH如何选择?
2025-03-14
一 . 为什么需要共模电感? 1.1 CAN总线干扰主要来源于共模噪声和差模噪声,共模噪声常见的有地环干扰和EMI(电磁干扰),它是在两条传输线中同时产生的,电势以地为参考 例如: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附近的大型电器设备工作时产生的电磁干扰,可能通过空间耦合进入CAN总线,形成共模噪声 ; 差模噪声主要是信号串扰,产生于两条传输线之间, 比如在高速数据传输时,相邻信号线的信号可能会互相干扰,导致
CAN与CAN FD在新能源汽车中的 电磁兼容
2025-02-22
一 新能源汽车通信网络背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车辆的智能化、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这使得车内电子控制单元(ECU)之间的通信变得愈发关键。通信网络如同新能源汽车的“神经系统” ,负责传递各种控制指令和数据信息,确保车辆各个系统的协同工作。 新能源汽车中,电池管理系统(BMS)需要与电机控制器(MCU)、整车控制器(VCU)等进行实时通信,以实现对电池状态的精确